网上有关“我国铁路干线有哪些?分别是连接哪里到哪里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铁路干线有哪些?分别是连接哪里到哪里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京哈铁路
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黑龙江哈尔滨的铁路,于1881年动工,1912年建成,全长1388千米。其中的唐山至胥各庄段原为开滦公司所建,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京哈铁路连接中国的华北与东北地区,是东三省的核心铁路干线。
京通铁路
自京包铁路的昌平至内蒙古通辽,全长804千米,1972年10月开工,1977年12月通车,1980年5月交付运营。是沟通关内外的第三条铁路干线。
集通铁路
> 集通铁路自内蒙古集宁的贲红车站至通辽,全长995千米。途经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盟(市)、13个旗县,是最长的地方铁路,现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铁道部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享盈利、共担风险、联营性质的合资铁路,是国内最长的合资铁路。全线采用蒸汽机车牵引,是世界上最后使用蒸汽机车牵引的主干线铁路.
哈大铁路
哈大线是中国铁路的一段,连接黑龙江的哈尔滨和辽宁的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交通命脉。
长图铁路
长图铁路自吉林省长春至图们,全长529千米,是通向中国与朝鲜国境线的一条铁路
滨洲铁路
自黑龙江省哈尔滨至内蒙古满州里,全长935千米,是中国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一条干线。
滨绥铁路
滨绥铁路自黑龙江省哈尔滨至绥芬河,全长548千米,是中国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一条干线
烟大铁路轮渡
烟大铁路轮渡指山东省烟台市至辽宁省大连市之间的铁路轮渡,新建铁路引线34.35千米,海上运输距离约86.28海里,将成为我国最长的跨海铁路轮渡,也是世界第37条跨海铁路轮渡。北部通过旅顺支线连接到哈大铁路,进入东北铁路网,南部通过蓝烟铁路,与山东的铁路衔接。2004年开工,预计于2006年底建成运营。
蓝烟铁路
蓝烟铁路自山东省蓝村至烟台,全长183.710千米,是烟台连接到胶济铁路的一条铁路线
胶新铁路
胶新铁路自山东省胶州至新沂,全长306.6千米,是连接胶济铁路与陇海铁路的一条铁路线。
新长铁路
新长铁路自陇海铁路上的新沂至浙江长兴,全长561千米
萧甬铁路
萧甬铁路是中国浙江一条连接杭州和宁波的铁路。起点是杭州钱塘江南岸的萧山站,终点在宁波南站,全长147.32千米,建成于1937年。
甬台温铁路
甬台温铁路自宁波至温州。全线长268千米,是一条以客运为主、客货兼顾的国家一级铁路。建设技术标准为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为200千米,预留时速可提升到250-300千米。投资约为170亿元。近期运量货运1090万吨,客车46对;远期运量1450万吨,客车60对。2005年10月动工,预计于2009年建成通车。
温福铁路
温福铁路自浙江省温州市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长320.97千米,2005年动工。
京沪铁路
京沪铁路(1968年)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于1968年建成,全长1462千米。原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为京山铁路的北京至天津段,建于1897年至1900年。中段从天津到江苏南京的浦口(长江北岸),称为津浦铁路,于1908年动工,1912年建成,山东及以北段系德国投资建设,江苏、安徽段系英国投资建设。南段从上海到南京下关,称为沪宁铁路,于1905年动工,1908年建成,系英国投资建设。1933年在南京下关与浦口之间的长江上建成火车轮渡,开通从上海直达北平的快车。在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两条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沪铁路。京沪铁路连接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并正在筹建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以缓解运输压力。
京沪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计划是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建设高速铁路的计划
京九铁路(连接北京及深圳,经九广铁路东铁到香港九龙。)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香港九龙的一级双线铁路,于1993年2月全面动工,1996年开通运营,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香港等10个省、市及特别行政区,全长2397千米。加上两条联络线,总长2536千米。
京广铁路
京广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广东广州的铁路,于1957年建成,全长2324千米。原分为北南两段。北段从北京到湖北汉口,称为“京汉铁路”(1949年以前称“平汉铁路”),于1897年4月动工,1906年4月建成。南段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称为“粤汉铁路”,于1900年7月动工,1936年4月建成。在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两条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广铁路。
广深铁路(连接广州和深圳,经九广铁路东铁到香港九龙,全长146公里。广州至深圳段是中国大陆最早达到200公里时速的铁路线,分为上、下行两条客运专线和一条120公里时速的客、货车混跑线。)
同蒲铁路
同蒲铁路自山西省大同,经太原至风陵渡口,全长865千米,以太原为界,分为北同蒲和南同蒲。南同蒲段513千米,于1933年5月开工,1935年12月竣工。北同蒲段351千米,于1933年11月开工,修至朔县到大同段,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1951年8月,同蒲铁路全线恢复通车。
焦柳铁路
焦柳铁路是中国一条从河南焦作通往广西柳州的铁路,于1978年建成,全长1639千米。原分为北南两段。北段从河南焦作到湖北宜都(原名枝城),称为焦枝铁路,于1969年动工,1970年建成。南段从湖北宜都到广西柳州,称为枝柳铁路,于1970年动工,1978年建成。1988年两条铁路合并,改称焦柳铁路。
粤海铁路
粤海铁路自广东省湛江至海安,经琼州海峡跨海轮渡到海南省海口市,沿叉河西环铁路途经澄迈县、儋州市至叉河车站,全长345千米,与既有线叉河至三亚铁路接轨。是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
宝成铁路
宝成铁路是中国一条从陕西宝鸡通往四川成都的铁路,全长668.2千米,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是沟通中国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自四川省成都至云南省昆明,全长1134千米,原为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1958年7月动工,在修了61千米后停建。1964年8月复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一度停工,1970年7月1日全程贯通。中国铁路主要干线之一。
丰沙铁路
丰沙铁路自北京丰台至京包铁路的沙城,全长106千米。1952年9月开工,1955年6月通车。1955年11月交付运营。这条铁路是避开原京张铁路关沟段33‰大坡道的另一通道,是当年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所选的几条线路中认为较好,但因造价较高而被迫放弃的路线。丰沙线一直担任煤运的重任。1963年初增建第二线。1972年,丰沙线复线改建完成,1984年电气化。现在很多客运列车亦已改行丰沙线。
京包铁路
京包铁路自北京至内蒙古包头,原为京张铁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詹天佑设计并主持修建,1909年9月24日通至张家口市。1921年5月1日又修建了张家口至绥远路段,全线更名为京绥铁路。1923年延伸到包头,改称为京包铁路,全长810千米。
包兰铁路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1954年10月开工,1958年7月通车,1958年10月交付运营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青海省西宁至西藏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2月8日宣布修建,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2005年10月12日全线贯通;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于10月15日在拉萨火车站举行;预计2006年7月1日试运行,2007年通车。
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晋煤外运的专线铁路。
神黄铁路
新月铁路
石德铁路
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是位于山东境内,连接济南与青岛的铁路线。胶济铁路全长393千米,于1904年建成通车。
陇海铁路
中国一条从江苏连云港通往甘肃兰州的铁路,于1905年动工,1952年建成,全长1735千米。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
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自中国甘肃省兰州市至新疆乌鲁木齐,全长1903千米,是陇海铁路向西的延长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最长的铁路干线。
北疆铁路
北疆铁路自新疆乌鲁木齐市至中哈交界的阿拉山口,全长460千米,是兰新铁路的西延线,是欧亚大陆桥的一个部分。
南疆铁路
宁西铁路
宁西铁路自江苏省南京至陕西西安,经安徽省合肥、六安、湖北省随州、河南省信阳、南阳、陕西省商洛、渭南,至西安市新丰镇编组站,目前已经修通合肥至西安段,全长1030.2千米,是八横八纵之一。
宁启铁路
宁启铁路自江苏省南京,途经六合、扬州、泰州、海安、南通至启东,全长365千米,是八横八纵中宁西铁路的一部分。
武九铁路
湖北省武汉至江西省九江,全长261千米,是国家路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等级为一级复线。
宁芜铁路
沪杭铁路
沪杭铁路是中国一条从上海通往浙江杭州的铁路,于1906年动工,1909年建成,全长189千米。它与沪宁铁路相连,并与浙赣铁路、湘黔铁路和贵昆铁路等共同构成了中国中南部地区的一条东西向铁路干线。该铁路全线都是复线并正在实现电气化改造。
浙赣铁路
浙赣铁路是中国一条从浙江杭州通往湖南株洲的铁路,于1899年动工,1937年建成,全长946千米。浙赣铁路与沪杭铁路、湘黔铁路、贵昆铁路等共同构成了中国中南部地区的一条东西向铁路干线。目前已全部实现了复线,正在进行客货共运铁路电气化改造
湘黔铁路
湘黔铁路是中国一条从湖南株洲通往贵州贵阳的铁路,于1937年动工,1972年建成,全长820千米。湘黔铁路与沪杭铁路、浙赣铁路、贵昆铁路等共同构成了中国中南部地区的一条东西向铁路干线。目前该铁路正在建造复线,并已全部实现了电气化。
贵昆铁路
贵昆铁路自贵州省贵阳至云南省昆明市,是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于1966年3月建成。全长639千米。现为八横八纵的沪昆通道的一部分
南昆铁路
南昆铁路自广西南宁至云南省昆明市,全长898.7千米。
粤海铁路
粤海铁路自广东省湛江至海安,经琼州海峡跨海轮渡到海南省海口市,沿叉河西环铁路途经澄迈县、儋州市至叉河车站,全长345千米,与既有线叉河至三亚铁路接轨。是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
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又称鹰厦线,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它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694公里。它在鹰潭与浙赣铁路交汇,另外,在南平市的来舟有一支线通往福州,被称作来福铁路。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其途经地区多山且雨频,因此时有山崩爆发造成铁路中断事故。
外福铁路
外福铁路也称来福铁路,自福建来舟南侧的四等小站外洋起,至福州站,全长194千米。1956年3月动工,1959年12月1日正式营运。2000年11月10日完成电气化铁路改造。
福马铁路
福马铁路自福建省福州东站至福州马尾区青洲,全长21.2484千米,1970年9月动工,1971年8月1日建成通车。
漳龙坎铁路
漳龙铁路自福建省漳平市至福建省永定县坎市,全长98千米.
漳泉肖铁路
漳泉肖铁路,曾称梅福铁路(梅水杭到福德),自福建省漳平市梅水坑站出岔,至福建省泉州市湄洲湾肖厝港,全长263.8千米,1959年11月至2001年2月,分段建成。途经大深、福德、剑斗、湖头、安溪、南安、丰泽、洛江、惠安,止于泉港区的肖厝火车站
皖赣铁路
皖赣铁路自安徽省芜湖市至江西省鹰潭市,全长570千米,北边连接宁芜铁路,南边连接浙赣铁路和鹰厦铁路。
横南铁路
横南铁路自中国大陆江西省横峰县至福建省南平,全长470千米。途经江西省铅山、福建省武夷山、建阳、建瓯。1997年12月30日通车。是福建省铁路出省的第二通道。
萧甬铁路
萧甬铁路最早由浙路公司兴建。1903年从宁波至曹娥江东岸的东段开工,1913年通车。1936年,萧山至曹娥江西岸的西段开工,1937年11月建成。两端之间隔着曹娥江,需要中途换车。1937年12月,为了阻止日本军队进犯,全线钢轨拆除。1938年,宁波火车站遭日本轰炸毁坏。
1953年7月,萧甬铁路开始复建,1959年10月1日全线通车,其中,1955年3月18日建成曹娥江大桥,连通东西两段。2002年完成复线改造。
萧甬铁路是中国浙江一条连接杭州和宁波的铁路。起点是杭州钱塘江南岸的萧山站,终点在宁波南站,全长147.32千米,建成于1937年。
金温铁路(计划)
金温铁路是中国一条从浙江金华通往温州的铁路。始建于1992年12月18日,1998年6月11日全线通车运营。客运运输由金华南站到温州站,全长252千米。是中国国内第一条合资的铁路。
金温铁路是由香港的温州乐清籍学者南怀瑾先生提议并出面筹资4568万美元建设,在建设完成之际,他提出“还路于民”,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
甬台温铁路(计划)
甬台温铁路自宁波至温州。全线长268千米,是一条以客运为主、客货兼顾的国家一级铁路。建设技术标准为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为200千米,预留时速可提升到250-300千米。投资约为170亿元。近期运量货运1090万吨,客车46对;远期运量1450万吨,客车60对。2005年10月动工,预计于2009年建成通车。
甬台温铁路从宁波站与既有的北仑支线并行至宁波东站,从宁波东出岔,经奉化、宁海、三门、临海、黄岩、路桥、温岭、乐清、永嘉、温州瓯海。
金台铁路
金台铁路自浙江省金华至台州。全线长160.65千米。投资约为14亿元。年货运输送能力超过500万吨。
在规划中,金台铁路自金温铁路石柱车站接出,穿大盘山经仙居、白水洋至临海,在台州市区北部(椒北)与甬台温铁路接轨,再向东延伸至头门岛港陆上基地。
温福铁路(正建)
温福铁路自浙江省温州市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长320.97千米,2005年动工。途经浙江省的瑞安、平阳、苍南,福建省的福鼎、霞浦、赛岐、宁德、罗源、连江,与福州既有的福马铁路(福州至马尾)连接,同时与2005年动工的福厦铁路(福州至厦门)相接。温福铁路是全国“八纵八横”的铁路网骨架之一。
福厦铁路(正建)
福厦铁路自福州南站至厦门西站,途经闽侯、长乐、福清、莆田、涵江、仙游、惠安、泉州、翔安(马巷镇曾厝)。全线长273千米,总投资144.2亿元。设计标准采用Ⅰ级双线电气化,速度为200千米/小时,预留300千米/小时,全线设14个车站,2005年10月动工,预计在2009年建成。
赣龙铁路
赣龙铁路自江西省赣州至福建省龙岩市,全长290.1千米,2001年12月8日开工,2004年12月30日全线铺通。2005年4月1日通车。总投资63.3亿元,其中福建段158公里。赣龙铁路是福建省第四条出省铁路通道,为国家一级铁路。
赣龙铁路从京九线上的江西赣州东站出岔,途经江西省赣县、于都、会昌、瑞金,福建省长汀、连城、上杭、龙岩新罗区,与漳龙线上的龙岩西站接轨。
2005年1月10日起开通北京至龙岩的特快列车,全程运行时间为26个小时。
龙厦铁路(计划)
龙厦铁路自龙岩至厦门,线路全长约140多千米,设计时速超过160千米,定位为城际客运兼货运铁路功能,按一次复线电气化铁路设计建设,与福厦铁路和厦深铁路相匹配。2006年开工建设。
由龙岩向南,经南靖县东南,越过九龙江,经漳州市,与鹰厦铁路线龙海站,再由龙海建复线到角美站,进入厦门
厦深铁路(计划)
厦深铁路起自福建省厦门市,到广东省深圳市。规划里程约550千米,设计时速超过200千米,总投资约为300亿元。厦深铁路是上海至深圳快速客运通道的一部分,是中国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通道中的“一纵”。计划于2006年开工,预计在2010年通车。全长495.25千米,全线设18个车站,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输送能力将达旅客列车75对,货运2500万吨。由铁道部第二、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
厦深铁路沿线经过厦门、漳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深圳等8市
石长铁路
石长铁路是石门到长沙的一条铁路,全线位于湖南境内。西起焦柳铁路石门北站,东接京广铁路捞刀河站,全长264公里。石长铁路是湖南第一条股份制铁路,由中国铁道部和湖南省政府合资兴建,由石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和经营。
广梅汕铁路
广(州)梅(州)汕(头)铁路是一条横贯中国广东中部和东部的铁路,跨越17个市县,总长度480公里,1991年5月31日正式开工,1995年7月20日全线贯通。广梅汕铁路与纵贯中国南北九省、市、区的京九铁路在龙川县城交汇。
梅坎铁路
梅坎铁路自广东省梅州市至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坎市,全长147千米,1999年12月28日全线铺通。途经广东省梅县、Template:大埔县和福建的永定县,为国家二级铁路。是广东省的第四条出省通道。福建省的第三条出省铁路
粤海铁路
粤海铁路自广东省湛江至海安,经琼州海峡跨海轮渡到海南省海口市,沿叉河西环铁路途经澄迈县、儋州市至叉河车站,全长345千米,与既有线叉河至三亚铁路接轨。是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
黎湛铁路
黎湛铁路自湘桂铁路上的黎塘至广东省湛江,至绥芬河,经广西贵港、玉林、广东河唇、遂溪,全长312千米。始建于1995年,2005年底完成复线改造。
成渝铁路
川黔铁路
川黔铁路自重庆市起,与成渝铁路共轨至小南海站,经綦江进入贵州,再经桐梓、 遵义、息烽、修文至贵阳,全长470千米
湘桂铁路
湘桂铁路北起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友谊关,与越南铁路相接。是连接长江流域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主要经过城市有:衡阳、零陵、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等。与京广铁路、焦柳铁路、黔桂铁路、黎湛铁路、南防铁路、南昆铁路等接轨。
历史线路
吴淞铁路
连接上海至吴淞镇的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建成营运的铁路。1876年由英国商人未经批准建造。通车十六个月后被清朝官员以二十八万五千两白银买回,之后被拆除。
唐胥铁路
唐胥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自主兴建使用的铁路。由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为解决开平矿务公司的煤炭运输至海口的问题而下令矿务公司修建。铁路最先计划连接开平煤矿至北溏口,但为朝庭反对。胥各庄至北塘口一段改以运河运输。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因地势不能建运河,在李鸿章力争下最终获得批准兴建铁路,但被限制不能行驶蒸气机车,车辆只能以骡马拖曳。铁路于1881年6月开工,同年11月竣工,全长约10公里。铁路总工程师为英国人金达,使用标准轨,轨重每米15公斤,建造费用11万两白银。
铁路后为中国首家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所收购,后更名为“中国铁路公司”,由伍廷芳任董事长。铁路的南段在1887年获准延长至天津,在1888年8月通车。北段则获准延至山海关,于1893年通车;唐胥铁路亦改称“津榆路”。之后“中国铁路公司”改组为“铁路总公司”,负责兴建关内外铁路。津榆路日后逐步发展成目前的京沈铁路。
唐胥铁路唐胥铁路不是中国出现最早的铁路,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全长14.5公里,为英国人未得政府同意,采用欺骗和蒙混手段,以修筑一条“寻常马路”的名义修建的,后被购回拆除,在二十年后再被重建。
新易铁路
京张铁路建成之前中国最先有新城至高碑店之新易铁路,亦由詹天佑建成,但只供慈禧太后祭祖使用。
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1.2千米,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1。詹天佑是建设铁路的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京张铁路的线路是詹天佑从三条他亲自勘定的路线中,选择出建造成本较为低的一条。由西直门经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至张家口。这路线最困难的一段是南口至八达岭一带的关沟段,不单地势险峻,坡度亦很大。八达岭近青龙桥段,为了穿越燕山山脉军都山的陡山大沟,在22千米线路区段内采用了“人”字轨道,列车在用折返方法攀斜;但坡度仍达33.7‰,要由两部机车牵引。铁路上有四条隧道,其中八达岭隧道长1,092米,采用竖井方法挖掘;居庸关隧道长400米。另外有200米长的钢架结构的怀来大桥。
京张铁路在1905年9月4日开工,四年后的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车,施工时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节省了三十五万两白银。
今天的京张铁路是来往北京及包头的京包铁路的首段。由于原京张铁路关沟段一带通过能力较差,1952年起另外建成了来往丰台及沙城(怀来)的丰沙线。丰沙线走的即当年詹天佑认为较好,但因造价较高而被迫放弃的路线。丰沙线一直担任煤运的重任。1972年,丰沙线改建成复线,1984年电气化。现在很多客运列车亦已改行丰沙线。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铁路仍然是客运和货运兼顾的常规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常规铁路虽然基本形式相同,但在技术方面,包括机车和车辆、线路和轨道以及列车的编组和运行都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铁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建或改造本国的铁路。铁路运输的这些发展,成为铁路新发展时期的突出特点。
中国铁路的发展 中国从1876年修建淞沪铁路以来,到1981年止的105年内,共建铁路50181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只修建铁路 300余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铁路的修建有了统筹规划,修建铁路的速度达到平均每年800余公里。到1981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为50181公里,其中双线铁路为8263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667公里。铁路总延展里程为89580公里。从1876年到1981年止,中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即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
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在此以前,英国商人曾在北京宣武门外建筑一条 500米长的小铁路,只能供人玩赏。
1881年河北省唐山开平矿务局为了运煤而修建了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条铁路长9.7公里,后展筑至天津,称为唐津铁路。1890年自唐山展筑至山海关,称为关内外铁路。
1887年,台湾省巡抚刘铭传主持修建从台北至基隆铁路,长28.6公里,1891年完成。至1893年自台北展修至新竹,长78.1公里。这是我国台湾省最早的1067毫米轨距的铁路。
俄国在建成西伯利亚铁路后,于1898年强行在中国建筑自满洲里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和自哈尔滨至大连的南满铁路这两条铁路按俄国铁路标准修筑的,采用1524毫米宽轨距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铁路日本于1905年也在中国东北建筑安东至沈阳和沈阳至新民的窄轨铁路,后又于1911年建成安东至朝鲜新义州的鸭绿江桥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后,1904年建成济南至青岛的胶济铁路。1895年法国要求修筑自云南省昆明至边境城市河口的滇越铁路这条铁路为1000毫米窄轨铁路,1910年完成通车。
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公司借款兴建北京芦沟桥至汉口的芦汉铁路。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芦沟桥至保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通车后,于1901年从芦沟桥展筑至北京前门。1906年北京至汉口全线通车。1898年清政府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修建关外铁路,即现在的沈阳至山海关铁路。同年,清政府向美国合兴公司借款,修建武昌至广州的粤汉铁路和广州至三水的广三支线。后以合兴公司违反合同规定,清政府于1905年收回筑路权,交由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分别建筑。1904年完成广三支线,1911年完成长沙至株洲段,1918年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16年完成广州至韶关段。
英国取得了道口至清化焦作矿区铁路的筑路权,由英国福公司承建,1907年完成。又取得了广州至九龙铁路的筑路权,后由中英两国合建广州至深圳段,1911年完工。
清政府向英国银公司借款修建苏杭甬铁路,由英国公司建筑南京至上海铁路,于1908年完成。并重建淞沪铁路作为支线。上海经杭州至宁波铁路,由于江苏、浙江两省官绅反对在英国控制下修建铁路,各自组成公司分别修建上海至枫泾及枫泾至杭州段,于1908年完工。杭州至宁波的铁路从宁波开始建至曹娥江边,因桥梁未能建成而停顿。
英国取得了天津至镇江的筑路权后,将天津至韩庄段让归德国承建。韩庄至镇江段归英国承建。1908年签订借款合同时,上海至南京铁路即将建成,遂将铁路终点由镇江改为南京对岸的浦口,此路改称津浦铁路,1912年建成。
1898年清政府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建筑柳林堡至太原的1000毫米窄轨铁路,称为正太铁路,即现在的石太铁路,于1907年完工。
承建芦汉铁路的比利时银团(后改为俄法比银团)在建筑芦汉铁路的同时,承建开封经郑州至洛阳的铁路,称为汴洛铁路,为芦汉铁路的支线。1903年签订汴洛铁路条约,于1909年完工。是现在陇海铁路中的一段。
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撤销中国铁路总公司,允许组织商办公司修建铁路从1907年至1921年的15年内,建成了九江至南昌、齐齐哈尔至红旗营、斗山至北街、潮州至汕头、个旧至碧色寨以及漳州至厦门的铁路,都是较短的次要干线。
自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是通往西北铁路干线的首段。清政府决定用官款自行建筑。这条铁路在詹天佑主持下,用了四年时间于1909年建成,全长201公里,是我国以自己的技术力量建成的第一条铁路。1912年至1923年间展筑至归绥(今呼和浩特市),称为京绥铁路。
辛亥革命后,从1911年至1949年这38年内,修建铁路的技术力量有所发展。
1913年日本从中华民国政府取得修建满蒙五条铁路的特权,即四洮、开海、长洮三条铁路的借款权及洮承、吉海两条铁路的借款优先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开始侵入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强占东北铁路。其中属于有借款权的有:吉长、四洮、洮昂、吉敦等线;属于有委托营业权的有:沈海、呼海、吉海、齐克、洮索及沈山等线;属于委托承建和经营的有敦图、拉哈、秦海等线。1935年,苏联把中东铁路作价让给伪满政权。此后日本将哈尔滨至长春段以及满洲里至绥芬河段分别于1935年、1936年和1937年改为标准轨距铁路。孟家屯(长春附近)至旅顺间原修建为1524毫米轨距的铁路,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宽城子(长春)以南的南满支线转让给日本,日本则于1904~1906年间将孟家屯至旅顺间铁路改为1067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1907年又改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铁路。
1921~1930年的10年内,东北地方政府以地方拨款修建了沈海、呼海、吉海、齐克、洮索等线及大通支线。以上是中国东北地区从1911~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前的铁路建设情况。
1912年中国政府与比利时签订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将已建成的汴洛铁路向东展延至海州,向西展延至兰州,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称为陇海铁路。这条铁路的开封至徐州段及洛阳至观音堂段于1915年完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工程停顿。1921年起由荷兰、比利时两国分别担任东西段的展筑工程。东段铁路及连云港港口工程由荷兰公司承建,于1925年通至海州;西段1934年通至西安,1936年通至宝鸡。
1932年山西省地方政府开始修建大同至风陵渡的南北同蒲铁路,采用1000毫米轨距,于1935年完成。北同蒲铁路自大同至太原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时期改为标准轨距;南同蒲铁路自太原至风陵渡于1956年改为标准轨距。
粤汉铁路的株洲至韶关段工程艰巨。1929年中国政府派鸿勋主持修建,于1936年完工。从此,自武昌至广州的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并与广九线接轨。
1930年浙江省地方政府开始修建杭州至江山的杭江铁路,于1933年完成,并建成金华至兰溪支线。以后向西展延至江西省,称为浙赣铁路,于1936年通至南昌,1937年通至萍乡,与株萍铁路联接。
1932年中国政府决定修建芜湖至孙家埠铁路,后又建筑芜湖至南京段。1935年自南京至孙家埠全线建成通车。1934年中国政府为将淮南煤矿所产煤炭运至长江边,决定修建从田家庵至裕溪口铁路,称为淮南铁路,于1935年完成通车。
沪杭甬铁路的萧山至曹娥江段,于1936年继续开工,同时修建曹娥江桥,于1937年11月完成1933年浙江省地方政府为沟通钱塘江两岸交通拨款兴建钱塘江桥,桥址在杭州闸口,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于1935年开工,1937年9月完成。至此,上海经杭州至宁波的沪杭甬铁路全线通车。当时中国全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已经开始。在抗战开始以前不久,中国政府修建的铁路还有苏州至嘉兴的铁路以减少绕经上海的运输量,于1936年建成通车,后于1944年拆除。计划修建株洲至贵阳的湘黔铁路,于1937年开工,1938年从株洲铺轨至兰田后停工,并于1939年拆除。1936年开始修建重庆至成都的成渝铁路,仅完成一部分路基工程和个别隧道和桥墩即停工。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修建铁路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有自己的技术力量,也有一些统一的技术标准,并开始有了制造机车车辆的能力。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修建的铁路主要有湘桂铁路、滇缅铁路、叙昆铁路、湘黔铁路和陇海铁路的宝鸡至天水段。湘桂铁路原计划从衡阳开始经桂林、柳州、南宁至友谊关(当时称为镇南关)。衡桂段于1937年10月通车,1939年12月通至柳州。后因战争原因,柳州至南宁段在建成柳州至来宾段后即停工,南宁至友谊关一段亦仅建成友谊关至明江段。滇缅铁路是从昆明至中缅边境的铁路,采用1000毫米轨距,1940年从昆明至安宁段建成通车,安宁以西则因战争原因停工。叙昆铁路是从昆明至叙府的铁路,也是采用1000毫米轨距,到1941年建成昆明至沾益段后停工。湘黔铁路是从柳州至贵阳的标准轨距铁路,线路横越云贵大山脉,工程艰巨,1939年开工,1944年从柳州至都匀段建成通车后即停工。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于1939年开工,1945年建成通车。当时陇海西段未被日军侵占,铁路仍维持运营,为运营需要用煤,于1941年建成咸阳至同官煤矿的咸同支线。
1937~1945年,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区修建新线如下:在华北地区有北京至古北口铁路、石家庄至德州铁路、新乡至开封铁路、东观至潞安铁路等,共长608公里;在东北地区有图佳、拉滨、长白等线,共长4752公里;在海南岛有榆林港至北黎铁路及八所至石碌铁路等共长254公里。均为 1067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
在台湾省,1907~1947年先后修建了台北至淡水、新竹至彰化等铁路,共长 645公里;基隆至台北等复线109公里。轨距均为1067毫米。
中国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1945年这70年中,中国大陆共有铁路25523公里。到 1949年可以通车的铁路为21989公里。
新中国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修建铁路有了统筹的规划和统一的标准。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从北向南推进,受到战争破坏的京包、陇海、京汉、南同蒲、浙赣、南浔及粤汉等铁路先后修复通车,并开展运输业务。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为了加强既有线的运输能力,修建双线、扩建枢纽编组站、改善线路的平剖面及轨道结构、建设电气化铁路、设置自动闭塞,以及发展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和车辆的制造业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内,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成都至重庆、天水至兰州、来宾至凭祥、丰台至沙城、集宁至二连浩特、兰村至烟台、黎塘至湛江、宝鸡至成都以及鹰潭至厦门等铁路。1958~1962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萧山至穿山、包头至兰州、南平至福州、北京至承德、兰州至西宁等铁路,并重建了柳州至贵阳的铁路。1963~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先后建成的新干线有:兰州至乌鲁木齐、贵阳至重庆等铁路。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贵阳至昆明、通辽至让葫芦、成都至昆明等铁路。1971~1975年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北京至原平、焦作至枝城、通县至古冶、株洲至贵阳等铁路。1976~1980年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期内修建的新干线有:阳平关至安康、太原至焦作等铁路。1981年又建成北京至通辽、襄樊至重庆等铁路;枝城至柳州以及芜湖至贵溪等铁路亦相继完成。
以上新铁路干线的建成,使铁路先后伸展到烟台、宁波、福州、厦门、湛江等沿海城市和港口,继而又伸展到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初步改变了中国过去偏重在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铁路布局,使大陆上各省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除西藏拉萨外)均有铁路同首都北京相连,并沟通沿海和内地之间的铁路运输。
新建的支线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平顶山、西户等线;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铁岭、法库、女儿河、丰城、洛宜、包白、新密等线;三年调整期间建成的有泰肥、海拉、向乐、博新、北黑等线;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吉舒、娄邵、汤林线的伊乌段、牙林、符夹、镜铁山、吉兰太等线;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开阳、芜铜、宁菏、红会、东川、汝箕沟、郭查、漳坎、杭长、醴茶、盘西、长林等线;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有万白、烟白、嫩林、宜珙等线;1981年建成阜淮等线。
到1981年止,在原有铁路线旁增建第二线的双线工程主要有北京至上海、北京至衡阳以及其他铁路的运输繁忙区段。将原有铁路改建成电气化铁路以增加运输量的有宝鸡至成都、宝鸡至天水以及阳平关至安康等铁路。建成的枢纽共有42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北京、郑州、武汉、天津、上海、沈阳、太原等,这些枢纽中包括87个编组站。这些枢纽根据运输的需要,还在不断扩建中。
到1981年底止,全国大陆上铁路营业里程是50181公里,另有地方铁路3725公里。在这些铁路线上共有隧道4493座,长度总计2010公里,最长的隧道长 7.032公里;共有桥梁28945座,长度总计1344公里。1949年前,黄河上只有两座铁路桥梁,长江上则没有铁路桥梁。到1981年止,跨黄河的铁路桥梁共有16座,跨长江的铁路桥梁共有7座。其中南京长江桥最长,计长6772米,此外还有新型的来宾红水河预应力斜拉桥和安康汉江薄壁箱型斜腿刚构钢梁桥也都相继建成。
32年内中国铁路大修更换新钢轨共41614公里,钢轨类型逐渐加重,到1981年止,每米50公斤的钢轨长度约占营业铁路总长的50%。线路和桥梁等设施逐年进行改建和加强,铁路设备的技术标准也逐年提高。实际最高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110公里。
1949年前,中国铁路用的机车车辆,极大部分依赖进口。1949年以后,中国铁路逐渐建成机车车辆工厂。1952年开始自制蒸汽机车,1958年开始自制内燃机车,1960年开始自制电力机车。到1981年止,三种机车的总台数为1949年的2.5倍;客车的总辆数为1949年的4倍,货车的总辆数为 1949年的5.7倍。主要干线上的列车牵引总重由1949年的1600吨提高到1981年的3500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铁路承担的客货运量也逐年增长,到1981年,中国铁路承担的年客运量为9.53亿人,占当年全国现代化旅客运输的24.3%,为1949年的9.2倍;承担的年货运量为10.77亿吨,占当年全国现代化货物运输的49.4%,为1949年的19.2倍。
关于“我国铁路干线有哪些?分别是连接哪里到哪里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怀萱]投稿,不代表同舟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dtzcl.com/tz/31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同舟号的签约作者“怀萱”!
希望本篇文章《我国铁路干线有哪些-分别是连接哪里到哪里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同舟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我国铁路干线有哪些?分别是连接哪里到哪里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我国铁路干线有哪些?分别是连接哪里到哪里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