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请教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历史沿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请教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历史沿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北部,地跨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之间。东隔黄河与垦利县、东营区、博兴县相望,北邻河口区,西接滨州市、沾化县。县境呈西南-东北向,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8.5-25公里,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早在周秦时代县境西南部是古陆地,属齐国。汉代属千乘郡漯 沃县、蓼城县地。东汉以后,黄河来利津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 利津域地不断向渤海湾延伸扩大,隋代建永利镇(在今利津城河东岸),属浦台县。 唐宋属渤海县永利镇。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升永利镇为利津镇, 属山东东路滨州刺史郡。元明时代属山东济南府滨州。清代、民国时期属山东武定府 (今惠民县城)。新中国建立后属惠民专署。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 属淄博专署。1961年10月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1983年10月15日划为东营市辖县。 利津县建于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因邑内有“永利”“东津”两地而得名。 1998年2月18日,撤销利津县前刘乡、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利津镇;撤销利津县大赵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盐窝镇;撤销利津县店子乡、北宋乡,合并设立北宋镇;撤销利津县汀河乡、罗镇乡,合并设立汀罗镇(鲁政函民字[1998]5号)。 2000年,利津县辖5个镇、7个乡。总人口288832人,各乡镇人口: 利津镇 62894 北宋镇 28928 盐窝镇 35535 陈庄镇 24132 汀罗镇 33645 南宋乡 17137 明集乡 17460 北岭乡 20858 虎滩乡 15432 集贤乡 12437 付窝乡 16475 刁口乡 389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利津县撤销付窝乡、集贤乡,并入陈庄镇;撤销南宋乡,并入北宋镇。 2001年,全县总面积1666平方千米。辖5镇4乡,514个行政村和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29.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万人。 2002年,全县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辖5镇4乡,510个行政村。年底全县总人口29.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5万人。 2003年,全县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辖5镇4乡、510个行政村。年底全县总人口29.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5万人。
周秦时代县境西南部是古陆地,属齐国。
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
东汉以后,由于黄河在利津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利津域地不断向渤海湾延伸扩大,隋代建永利镇(在利津城河东岸),属浦台县。
唐宋属渤海县永利镇。
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公元1193年1月)升永利镇为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刺史郡。
元明时代属山东济南府滨州。
清代、民国时期属山东武定府(惠民县城)。
清末,组织义和拳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后被山东巡抚袁世凯血腥镇压。
民国时期,先后有“吃大户”、“反验地契”、告贪(县)官斗争和响应“五四”反帝爱国游行示威、宣传演讲、罢课罢市、组织“红枪会”抵抗官匪等。
1941年建立抗日革命政权,1944年8月18日,解放利津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利津儿女先后在莱芜战役、泰安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许多著名战场以及渡江南下开辟解放区荣立战功,做出了应有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属惠民专署。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属淄博专署。1961年10月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1983年10月15日成立东营市划为市辖县,同时原罗家公社的4个自然村和原六合公社划归新建的河口区。
关于“请教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历史沿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桐嫣]投稿,不代表同舟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dtzcl.com/tz/195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同舟号的签约作者“桐嫣”!
希望本篇文章《请教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历史沿革》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同舟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请教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历史沿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请教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历史沿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