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发展心理学中同化顺应平衡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发展心理学中同化顺应平衡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同化:同化是儿童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图式的认知过程,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者已经形成的结构中。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影响图式的生长。简单来说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在同化的过程中图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例如:5岁的毛毛第一次参观海洋馆,当他看到玻璃展缸内的潜水员时,大喊:“看,消防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毛毛的认知过程属于(同化 )。
2.顺应: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例如:小强原来认为空气没有质量,经老师实验演示,他认识到自己错了,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小强的这一认识变化过程属于(顺应)。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题干中小强认识到空气有质量,改变了原有的认知结构,属于顺应。
扩展资料同化例如:某小朋友,父母教他“天上飞的,白色的、有翅膀的,叫鸟”。某天,天空飞来一架飞机,小朋友见了,大声喊“大白鸟、大白鸟”!——这就是同化现象
顺应例如:2、3岁的小朋友会有“泛灵论”的现象,认为“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所以看到玩偶掉地上会说“玩偶别哭,抱抱你”。等他长大一些,发现玩偶不会讲话、不会笑,是没有生命的。小朋友改变了之前的认识,重新认识到“原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有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这就是顺应现象
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从生物学移植到心理学和认识论中的概念,它们的最早提出见于1936 年出版的皮亚杰的《儿童智力的起源》一书。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顺应: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
同化:夫妻、父母、子女、朋友、师生间,容易引起同化作用。
扩展资料在皮亚杰的学术生涯中,他的许多观点,在后期比之早期有重要的变化和发展。然而,对于同化和顺应,皮亚杰早期和后期的观点却是相当一致的。在他后期的重要著作《皮亚杰的理论》中,他以新的形式详细地说明了同化与顺应的概念。皮亚杰说:“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中或已完全形成的结构内。”可以用公式表达为:T+I→A T+ E 式中,T是一种结构;I是被整合的物质或能量;E是被排除的物质和能量;A是大于I的系数,它意味着这种结构的强化是借助物质的增加或运算效率的增加。
皮亚杰指出:“生物的同化如果没有它的对立面—顺应,从来不会自身单独存在。……我们把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称为顺应。”皮亚杰认为,同化与顺应的一般概念,不仅适用于生物学,而且也适用于心理学与认识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顺应关于“发展心理学中同化顺应平衡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时光隧道]投稿,不代表同舟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dtzcl.com/tz/13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同舟号的签约作者“时光隧道”!
希望本篇文章《发展心理学中同化顺应平衡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同舟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发展心理学中同化顺应平衡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发展心理学中同化顺应平衡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